位置服務GPS北斗定位
? ? ??如今依靠“共享”這個理念而混日子的公司數不勝數,參差不齊的商家甚至是怪異的產品也是前赴后繼,也開始形成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態勢。以共享單車為例,除了摩拜和OFO這兩大巨頭之外,諸如小鳴單車、hellobike、小藍單車、優拜單車等幾十家共享單車企業也都聚集在這個圈子里各種廝殺。到底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定位?把時間線拉長一點,萬物互聯時代,答案是everything!這兩年共享經濟著實熱鬧,只要和共享搭上邊的似乎都是新一代網紅。共享出租車、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這些都和定位有關系嗎?
? ? ? 上述,共享產物在應用和管理過程中都需要對目標物體進行定位,為了方便管理也為了方便我們確定目標物體的具體位置。與每一部手機都安裝的GPS定位導航,車載導航,物流定位等應用相比,確實還有太多細分市場下碎片化的定位需求,而這些需求雖然規模不大,但加在一起也可以繞地球不知道多少圈呢,我們可以將他們稱之為長尾需求。
長尾需求緣何而來?
? 2004年,硅谷知名雜志《連線》主編克里斯·安德森在2004年提出來一個知名的理論,長尾理論:從正態分布曲線中間的突起部分叫“頭”,兩邊相對平緩的部分叫“尾”。從人們需求的角度來看,大多數的需求集中在頭部,而分布在尾部的需求是個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而這部分差異化的、少量的需求會在需求曲線上面形成一條長長的“尾巴”。能夠滿足大眾需求的定位場景為頭部所在,滿足差異化細分市場需求的定位場景為長尾所在。
位置服務從室外延伸到室內,長尾效應凸顯
? 定位技術的應用最開始都是在軍用領域,而后延展到民用領域,手機上的定位應用最開始是為了滿足美國E-911法規的要求,為手機用戶提供緊急求助服務,主要集中在室外。而后,隨著定位技術的發展,車載導航、手機導航等定位應用比比皆是。2016年度《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16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已突破2000億元大關,達到2118億元。目前,最大的定位市場還是在室外,基于GNSS的室外定位技術產品和服務已經非常成熟,在移動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車載導航、航空、航海等傳統業務上有一定規模的應用。此外,應用需求也不斷的向著戶外健身、工程應用、人員及物資追蹤、牧場等領域擴散。
? 基于位置的服務,它是通過電信移動運營商的無線電通訊網絡(如GSM網、CDMA網)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獲取移動終端用戶的位置信息(地理坐標,或大地坐標),在地理信息系統(外語縮寫:GIS、外語全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平臺的支持下,為用戶提供相應服務的一種增值業務。
? ?基于位置的服務,是指通過電信移動運營商的無線電通訊網絡或外部定位方式,獲取移動終端用戶的位置信息,在GPS平臺的支持下,為用戶提供相應服務的一種增值業務。它包括兩層含義:首先是確定移動設備或用戶所在的地理位置;其次是提供與位置相關的各類信息服務。意指與定位相關的各類服務系統,簡稱"定位服務",另外一種叫法為MPS-Mobile Position Services, 也稱為"移動定位服務"系統。如找到手機用戶的當前地理位置,然后在上海市6340平方公里范圍內尋找手機用戶當前位置處1公里范圍內的賓館、影院、圖書館、加油站等的名稱和地址。所以說LBS就是要借助互聯網或無線網絡,在固定用戶或移動用戶之間,完成定位和服務兩大功能。
? ?隨著室內環境的改善,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工作、娛樂等大部分時間待在室內,室外的定位應用開始向著室內延伸。商場、展區、博物館、機場等復雜地方的定位導航,生活服務信息的推送;地下停車場停車與尋車,醫院特殊病人的管理與醫療設備管理等,養老院老人管理,工廠設備及人員管理,來訪人員管理,監獄犯人和工作人員管理…..各種應用場景種類繁多,但并未形成規模。業內人士都在期盼,室內能夠出現一種類似于GPS一樣的定位標準,但室內環境復雜,目前沒有任何一種定位技術可以解決所有的定位需求。而室內環境的定位應用無形中拉長了定位行業的長尾需求,隨著需求的不斷被激發,室內的定位應用將全面的爆發。
多樣化的定位技術滿足多樣化的需求
? 相比于室外北斗和GPS衛星定位技術一統天下的局面,室內定位技術的發展可謂百家爭鳴。室內定位應用根據不同的場景和定位需求,由不同的定位技術滿足。ibeacon、wifi、超寬帶、超聲波、光通信、地磁、慣導、小基站、激光等等。不同的定位技術在穩定性、穿透性、抗干擾能力、覆蓋、定位精度等方面有著各自的優缺點,所以根據不同應用場景的具體要求,采用不同的定位技術或多種定位技術融合的方式解決相關問題。
企業如何挖掘長尾的市場需求?
? 目前,室外定位是一個比較成熟的產業,以衛星定位為主,蜂窩基站定位為輔的思路基本已經確定。大的企業也開始向室內定位領域布局,如中海達2014年收購聯睿電子,布局室內定位核心技術。那么,企業該如何挖掘這些用戶需求呢?智慧體育,游戲等娛樂活動中,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這些需求雖然不是規模性的,但企業只要抓住一個市場,也等于是有了自己的一片藍天。
1. 深入了解用戶需求
微信于2015年初推出微信搖一搖周邊平臺,基于iBeacon的硬件和應用開發公司如雨后春筍般的冒出來,基于ibeacon的近場廣告信息推送,激起一股創業潮。然而,由于企業自身并沒有很好的變現方式,用戶體驗和用戶習慣等問題限制,市場并不向著企業示好,所以很大一批企業在這場熱鬧平靜之后被拋棄。
2. 創新技術應用,完善產業鏈
室內定位的市場再大,如果產業鏈條上下游的基礎設施不完善,芯片、終端硬件的價格居高不下,各種應用技術還不成熟的話,無法給用戶帶來好的用戶體驗,那么再大的需求也會轉化成偽需求。而隨著位置服務產業鏈條各環節的成熟,芯片等底層硬件成本的下降,當大眾或者企業逐步意識到位置服務帶來的便利和高效性,基于定位的應用也將迎來大的爆發,更多用戶潛在的位置需求也會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