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定位 執法人員行動軌跡一目了然
“不管執法人員在哪兒,我們都可以清楚地從屏幕上看到他的具體位置。”昨日,新都區泰興鎮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鄭志全指著指揮調度中心的大屏幕說。鄭志全剛說完,中心工作人員就調出了外出執法人員的GPS監管窗口,窗口也顯示在大屏幕上。針對城鎮管理和社會治理中的突出問題,泰興鎮創新探索了“創立一個中心、創建三大平臺、創建一支隊伍、創新兩級責任考評機制”的“1312”社會治理機制,著力推進集“管理、執法、民生”等為一體的數字化城鎮管理模式。
整合:創辦一個指揮調度中心
圍繞“六個新都”建設攻堅年,在依法治鎮中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在環境改善中強化“四改六治理”,在平安建設中完善社會綜合治理,是鎮(街道)堅決落實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推進治理攻堅的重要抓手之一。為此,泰興鎮將城市綜合管理、社會治安、行政執法等方面資源整合,成立了一個統一的城市管理指揮調度中心,進行統一調度、統一管理、統一分析。
昨日,記者在調度中心看到,該中心建立了遠程數字視頻指揮調度系統,對整個鎮域范圍內城市管理、社會治安、行政執法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控,監控視頻畫質清晰。調度中心管理人員也實行了24小時不間斷監控,及時收集、匯總各管理平臺反映的信息,進行分類,轉交相應的管理部門進行處置。
據了解,在調度中心的指揮調度下,泰興鎮將城市綜合管理、交通道路管理、社會治安、行政執法等方面資源整合,變條塊、分散執法管理為集中、統一管理,充分發揮了職能部門在城市管理當中的整體作用,節約了城市管理職能部門人力和物力投入,做到了“及時發現、及時派遣、及時處理”,形成了上下聯動、左右協調、運行高效的基層維護和諧穩定的工作機制,顯著提升了職能部門的城市管理執法效率。
高效:創建三大監管服務平臺
在探索社會治理機制時,泰興鎮堅持“分類側重、一網融合”的思路,創建了網格化社區管理平臺、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天網治安監控平臺三個平臺,并將三個平臺合一,構建了社會治理高效機制。
據了解,網格化社區管理平臺將全鎮劃分為35個網格,建立統一地理位置、組織架構、人口信息、樓棟房屋等基礎信息庫,每個網格設立1名網格員,負責網格內民生政務服務、政策法規宣傳、矛盾糾紛調處、邪教防范處理、社會治安防控、特殊人群幫教、社情民意收集、重大事件報告、居民代辦服務。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打造城市綜合管理、環保執法、食藥執法、違建違占監管四大板塊,以事件為管理內容,以處置單位為責任人,通過巡查人員定時巡查對問題進行及時發現、及時派遣、及時處置、及時反饋。天網治安監控平臺堅持人防與技防相結合,在城鎮主要出入通道、主要街道、農集市場等重點區域安裝高清探頭,進行治安天網全覆蓋,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的高清天網治安監控平臺。
監管服務平臺運行以來獲得了群眾的認可,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到目前為止,通過監管平臺,發現并成功拆除違法建筑32宗;受理各類網格事件5157件,98%的事件得到了及時有效處理;轄區內各類案件發案率下降64%。同時,通過網格管理員、巡邏隊員進行政策、法律知識宣傳,群眾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群眾學會了借助法律,合理表達訴求,減少了過激行為發生,在新都2014年公共服務滿意度測評綜合評價中,泰興鎮排名上升了4位。
精細:GPS定位執法人員
在調度中心的大屏幕上,一個紅點表示一位執法人員,并且旁邊還標注有執法人員姓名。因為記者去采訪時正是工作時間,所以記者在屏幕上看到紅點在移動,這就是執法人員的行動軌跡。
據了解,泰興鎮黨委、政府對城市協管員、治安監督員、消防宣傳員、村社干部進行整合優化,通過強強聯手、強弱搭配組合,組建了一支“統一指揮、快速響應、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城鎮綜合執法隊伍,強化了交通要道、集貿場所、醫院學校、居民社區等重要場所的監管,進行“無死角、無空白、高密度”的全方位、全領域、全時間巡邏防控。
“為了實現對執法人員的城市精細化管理,泰興鎮借助GPS定位儀,將每一位綜合執法巡查人員的執法過程實時上傳至綜合調度指揮中心,并通過屏幕呈現出來。”鄭志全告訴記者,“從發現問題到問題處置完畢,通過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系統將工作流程標準化,把問題處置的時限、責任人固化,對執法人員進行全程實時監督,杜絕了執法人員偷懶、執法不嚴等現象,做到了執法軌跡有跡可循,從技術層面上實現了對執法人員的精細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