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電動車GPS為破案提供支撐
蕪湖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城鄉接合部,與外地市交界,流動人口多,居民使用電動車普及率較高,電動車被盜案件時有發生。而案件發生后,嫌疑人往往將電動車進行銷贓,即使案件偵破,被丟失的電動車追回的概率微乎其微。去年12月14日,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啟動“電動車定位安防項目”,為電動車安裝GPS定位,龍山街道和萬春街道轄區成為首批試點處,轄區內10000輛電動車安裝了GPS。
在電動車上安裝GPS設備后,車主用手機發送短信到平臺下載相關軟件,使用自己的手機即可查看自己電動車位置狀態,包括快速定位、軌跡查詢等。在設防的情況下,如有人偷搶、搬移電動車或偷卸電瓶時,定位設備便會及時以短信的方式向車主手機報警,并將相關技術數據同步向監控中心平臺反饋,公安機關將會第一時間獲得線索,偵查破案也多了一份信息支撐。該項目啟動半年時間以來,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安分局破獲多起盜竊電動車電瓶案。
“我的電動車被盜了!” 6月1日晚上11時許,蕪湖萬春派出所值班室電話鈴聲急促地響起。值班民警趕緊去接電話,是轄區居民張某打來的。原來,當天晚上,張某騎著安裝了GPS的電動車從外遛彎回家,后將車停放在附近一廣場雨棚下,自己則回家睡覺。晚上11時許,他的手機突然接到報警短信,顯示自己的電動車有移動的跡象,趕緊撥打110。接到報警后,民警查看張某的手機內電動車的軌跡,發現張某的電動車在萬春中路出現。民警立即趕到指定地點,開展巡查未果。民警并未輕易放棄,將張某提供的電動車相關特征牢記心中。
第二天凌晨2時許,當民警處理另一起警情路過萬春新苑小區時,一輛停在路邊的電動車引起民警注意。民警遂上前查看,發現車上有被剪斷電線的電瓶兩組,分析其可能是被盜電瓶,而這輛電動車與張某的電動車外貌特征一致。為將犯罪嫌疑人抓獲,民警冒雨在附近蹲守。 1個多小時后,一鬼鬼祟祟的男性身影朝該輛電動車走去,當他騎上車準備離開現場時,民警當即上前,將他控制。訊問下,民警得知該男子叫鄭某,阜陽人,今年50歲。曾因盜竊、搶奪被處理。進一步審查下,鄭某供出該輛電動車和電瓶系盜竊所得以及之前數十起類似案件。隨后,張某趕到萬春派出所,一眼看出這就是他被盜的電動車,并出示了其購買此車的發票、行車證、合格證說明書和報警回執單。經過仔細核查確認無誤后,做了物品交接手續后,民警將電動車發還給了張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