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投用渣土車將裝GPS 防治污染增“十三條”
“風塵仆仆”的渣土車不僅影響“廈門藍”,還會助長pm2.5的“氣焰”。不久的未來,他們將裝上GPS定位系統,變得聰明且環保。從昨天開始,廈門開始施行新修訂的《廈門市建筑廢土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并將逐步升級采用新型智能渣土運輸車輛,實時監督渣土車是否超速超載,提高對亂堆亂倒渣土的處罰力度。
現象
超四成渣土車“放養”
記者日前從市建筑渣土行業協會了解到,根據現有數據,目前在廈門營運的渣土車約為1500輛,其中納入管控平臺目錄庫管理的共879輛,覆蓋53家運輸企業。也就是說,真正受監管的渣土車僅有不到60%,剩下的600多輛渣土車則處于“放養”狀態。
工作人員透露,此前廈門對建筑廢土運輸單位一直采用“申報+登記”的核準模式,只要符合法定條件均可進入。這導致市場上很多渣土車輛是由個人購買,但掛靠在企業名下,這些“散戶”大多自律意識較低,規范管理難度大,有些渣土車不符合標準。
另外,廈門目前的渣土車輛規范不一、顏色不一,老舊車輛和黃標車等不合格車輛上路運輸,沿途滴、撒、漏現象嚴重。同時,為降低運輸成本,渣土車運輸還存在盲目競爭,私自改裝車輛,加層、加高欄板,導致超載裝運、超速行駛和隨意傾倒等現象屢禁不止。
出招
新車加裝GPS定位系統
為了解決目前存在的這些問題,《辦法》將對渣土車實行統一標準智能化管理。據了解,今后,新投用的渣土車都應裝有GPS定位系統,這個系統讓違規渣土車無處遁形,可實時監督渣土車的運輸線路,還可查詢其是否超速超載。
《辦法》逐步實施后,渣土車應按照指定路線和處置地點行駛、卸放,從工地產生渣土、運輸過程到消納都要進行聯單管理記錄情況,并反饋到建設部門,隨時接受檢查。此外,運輸單位和車輛及駕駛員信息也將納入,實行動態管理。
《辦法》還要求,建筑廢土的處置場地和中轉站的設置必須納入城市規劃、合理布局。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建立考核評價制度,定期向社會公開考核相關信息。
此外,由于渣土車“紅黃藍”不一造成的監管困難也將成為歷史。新的運輸車將統一顏色,一眼就可以識別并進行監督。工作人員透露,全市將逐步推廣使用智能型建筑廢土運輸車。
另外,記者了解到,查處建筑廢土違法行為將由城管部門改為由建設行政部門執行,城管部門僅保留處罰亂堆亂倒及路面污染的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