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號發星加速,產業應用全面展開
重點搶先看
1、北斗全球覆蓋加速推進,全球GNSS建設熱度不減。
2017年底以來,北斗三號進入全球組網密集發射期,至2018年9月已通過“一箭雙星”技術快速完成了13顆北斗三號衛星的發射。北斗作為國家重大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獲得“十三五”規劃重點支持,國際上對GNSS建設投資力度不減,其中GPS- III系列衛星在全速生產中,將于年底發射第一顆星開啟GPS的升級換代進程。我們認為,更高性能的GNSS系統在國防、物聯網、智能駕駛等領域鞏固領先,因此GPS等技術也在加速升級和換代,北斗作為最年輕的GNSS系統具備后發優勢,有望加快對國際領先技術的追趕并帶來產業的繁榮。
2、北斗產業伴隨技術全面展開,千億市場空間加速成長。
北斗產業及技術同步北斗三號的全球覆蓋加速成熟,其中北斗產業從芯片、板卡到系統和運營的整體生態進一步成熟,作為產業核心北斗芯片開始進入28nm,在成本方面已經可逐步媲美GPS芯片,另外北斗三號芯片也已研制成功。隨著北斗產業鏈的快速成熟,北斗定位技術也開始從國防走向行業應用和大眾應用。2017年,北斗對包括與衛星導航技術直接相關的芯片、器件、算法、軟件、導航數據等在內的產業核心產值貢獻率在700億左右。我們認為,在近年來密集出臺的北斗行業應用支持性政策的支持下,北斗將有望在政務、交通、工程基建等方面得到優先應用,同時伴隨“一帶一路”走出國門,從而打開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
3、軍改落地帶來國防采購復蘇,萬物互聯推動北斗應用加速。
隨著軍改逐步完成,北斗軍工訂單如期加速恢復,相關企業例如海格通信、振芯科技、華力創通等業績也逐步回復。另外,GNSS已經成為物聯網、大數據、AR以及智慧城市等技術獲取時間、空間信息最有效、最精確的技術手段。具備高精度PNT服務能力的北斗系統成為構筑中國自主可控的時空信息一體化體系的基石,同時5G以及智能駕駛等新興應用的推進對PNT的精度要求將會進一步提高,從而刺激北斗產業高精度應用的多樣化發展以及產業鏈盈利能力的持續提升。
4、投資建議:隨著北斗全球化進程穩步推進,北斗產業鏈在北斗一、二號培育下也在同步成熟。短期軍改落地開啟國防訂單加速恢復,北斗三號有望帶來國防裝備升級,建議關注:海格通信、振芯科技、華力創通等具備全產業鏈北斗領先企業。另外,北斗作為高精度PNT技術將在萬物互聯、無人駕駛、5G等領域占據核心地位,推薦關注:中海達、華測導航、合眾思壯等具備高精度研發制造技術的領先企業。
風險提示:軍工訂單改善不及預期;導航條例頒布時間不及預期;物聯網發展不及預期;高精度應用競爭加劇等。
北斗三號布局加速兼容互操政策利好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是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間的任何地點為用戶提供全天候的3維坐標和速度以及時間信息的空基無線電導航定位系統。GPS作為GNSS鼻祖已經服務近40年,并從最初的軍用開始切入到全球的民用位置導航服務,開始成為現代信息技術不可或缺的高精度PNT信息來源。
隨著國防應用已經自主可控應用需求的推動,包括俄羅斯、歐洲、中國在內的眾多國家和地區開始建設自有的衛星導航系統,目前主流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包括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中國BDS(北斗)以及歐盟GALILEO。
近年來,不僅中國等新興國家在加大對自有GNSS系統的投資力度和加快建設進度,在高精度應用的推動下,美國也開始著手對其GPS系統的升級換代。其中,美國GPSⅢSV01、SV02準備于2018年內發射,SV03也將在明年年初準備就緒,屆時其精度將提高三倍,抗干擾能力提高八倍。另外,俄羅斯一顆GLONASS-M型導航衛星于2017年9月22日在普列謝茨克發射成功,目前GLONASS系統在軌衛星25顆。歐洲“伽利略”系統2017年至今共發射12顆全運行能力衛星,在軌衛星數量達到26顆,完成在軌測試后將基本達到全面運行能力。
我國北斗全球系統組網建設自2017年11月25日發射北斗三號組網衛星起進入快車道,不到一年時間內通過“一箭雙星”技術完成十三顆星的發射,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衛星數量已達三十六顆。2018年還將發射5顆左右北斗三號MEO衛星,北斗三號衛星在性能和可靠性上都有很大提高,星間鏈路解決了境外監測衛星的難題,增加了性能更優的互操作信號B1C和B2A信號,在進一步提高基本導航服務能力的基礎上,按照國際標準還可提供星基增強服務(SBAS)和搜索救援服務(SAR)。
另外,在2012年北斗二號開始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之后,在北斗三號全球組網穩步推進的過程中,國際交流也日益頻繁,北斗雙邊和多邊合作成績斐然。與美國GPS系統和俄羅斯GLONASS系統都已實現信號兼容使用,并與阿拉伯地區展開合作,今年將完成北斗服務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目前,北斗導航系統覆蓋了50多個國家、30多億人口,國產北斗產品輸出80多個國家和地區。預計2020年北斗三號組網完成后可以實現全球覆蓋。我們認為,在北斗全球覆蓋之前與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系統的兼容合作將有望加速北斗全球產業鏈的成熟,為之后的北斗全球覆蓋打下堅實基礎。
其中,2017年11月,中美簽署《北斗與GPS信號兼容與互操作聯合聲明》,這標志著北斗和GPS在衛星導航系統的設計、建設方面,可以實現信號兼容使用,進一步提升了導航定位精度,更好地服務全世界用戶。北斗在民用領域采用1575.42MHz這一各大衛星定位系統普遍采用的相似頻率,一方面可以實現硬件不大改前提下的跨系統互操作,另一方面有利于北斗這一全球定位系統的后發者的全球化推廣。
國家相關政策也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支持與保障,政府高度重視北斗系統發展,將北斗系統列為科技重大專項,支撐國家創新發展戰略國家、各部委、各省市紛紛出臺相關或專項政策規劃,以國家力量助推北斗產業發展,使北斗系統得以更好地深入各行業應用。
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衛星導航條例》的研究工作也已取得積極進展,目前已完成草案初稿擬定,即將形成征求意見稿,該條例將從法制角度保障北斗系統的建設運行,促進北斗衛星導航產業的健康發展。
目前,我國正在推進以北斗系統為核心的綜合PNT定位授時體系建設,爭取到2035年構建起空天地海無縫覆蓋、高精度安全可靠、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而PNT體系是物聯網、大數據、AI及智慧城市的技術手段,在物聯網發展中具有核心傳感器地位。
我們認為,“十三五”時間段與北斗三號建設高度重合,隨著北斗三號的持續建設和完善,以及立法條例的即將出臺,在政策的支持上以及憑借“一帶一路”的領先重點應用,同時從兼容主流導航系統切入全球產業鏈并進一步打開全球產業空間。
技術助推產業成熟鋪墊千億市場空間
北斗衛星導航產業鏈可分為五個關鍵環節:1、衛星制造;2、衛星發射;3、地面設備;4、衛星導航應用;5、下游市場。
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分別航天五院以及航天一院壟斷;地面設備也是由國家投資部署,目前對外的北斗衛星產業鏈主要聚焦于導航應用終端以及系統集成和運營。
衛星導航產業鏈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個方面。1、上游包括基礎數據、基礎器件和基礎軟件,主要是天線、芯片、板卡、地圖、軟件等基礎類產品,是衛星導航接收設備的核心部件;2、中游包括終端集成和系統集成兩方面,包括手持終端、接收機、車載終端、船載終端等完整的衛星導航接收設備產品,及集成軟硬件產品的業務應用軟件;3、下游運營服務包括為用戶提供入網注冊、導航定位及基于位置的綜合信息服務等。
產業鏈中游產值最大,下游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據《2018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2017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產值達2550億元,較2016年增長20.4%,其中北斗貢獻了超過80%。各環節均有所提升但增速不同,中游和上游受到芯片、板卡、核心器件、終端設備價格下降的影響,產值增速較去年進一步放緩,在全產業鏈中占比仍然呈現下降趨勢。
上游產值在總產值中占比為11.27%,其中基礎器件、基礎軟件和基礎數據等環節產值分別占比為4.17%、2%和5.1%;中游產值在總產值中占比為51.92%,其中終端集成環節占比為36.79%,系統集成環節占比為15.13%;下游運營服務產值在總產值中占比增長到36.81%,在產業鏈各環節中漲幅最快。
目前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鏈產值仍然主要集中在中游,但產值重心已經呈現出向下游轉移的趨勢,說明產業繼續向平穩發展階段過渡。
另外,我們看到國內衛星導航設備營銷總規模相較于全球市場占比逐年提高已接近15%。當前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企事業單位數保持在1.4萬家左右,從業人員超過50萬,截至2018年1月,業內相關上市公司(含新三板)總數已達到58家。
芯片:鞏固北斗核心基礎,北斗三SoC芯片自主可控
衛星導航芯片是終端接收機的核心模塊,其中射頻部分對微弱的模擬信號進行接收、濾波、放大、變頻及放大,其性能決定了后續信號處理的效果。基帶部分則實現對碼信號的解算,其中相關器模塊實現對碼信號的“讀取”。
“有機無芯”曾經一度是北斗的發展瓶頸,然而經過多年的努力深耕,目前國內自主芯片工藝由0.35微米提升到28納米,總體性能達到甚至優于國際同類產品。 2017年9月,華大北斗發布全球首款支持北斗三號信號體制的多系統多頻高精度SoC芯片,為國產導航芯片打入國際高端市場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也將有力的推動北斗導航系統應用走出國門,更好地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乃至全球客戶服務。2018年9月,中海達發布其自主研發的北斗射頻芯片“恒星一號”,在其在高精度芯片技術研發上取得的重大突破。截至2017年年底,國產“北斗”芯片累計銷量突破5000萬片,已經逐步形成產業的規模化。
另外,在空間段北斗三號使用了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一片抗輻照四核片上系統芯片SoC2012,以及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計算器操作系統SpaceOS2,其性能是北斗一期使用的進口芯片的幾十倍,與當前國際最高水平相當,競爭優勢明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副總設計師高益軍表示,北斗三號控制系統國產化單機達100%,國產化元器件應用水平提高,使用比例提高。 業界認為,北斗三號控制系統在實現核心產品國產化的同時,牽引了國內相關技術水平的發展。
由于北斗導航芯片研發、流片、測試的前期投入很大,國家在北斗發展初期對芯片企業有一定的資金扶持,但在進入產業化階段后,我們認為就必須依靠企業的自身能力贏得市場競爭。
我們判斷長期看北斗芯片企業一定會像GSP芯片一樣經歷幾輪淘汰,企業數由多到少,產業集中度逐步提高。短期來看,北斗芯片廠商的業績在很大的程度上依然會依靠國防以及一些特種行業的專業運用,如安防、公安等對精度要求以及自主可控需求較高的應用領域。長期來看,萬物互聯將加大北斗作為自主可控的PNT高精度信息基礎的地位,相關產業將有望受益行業以及政策的支持。
北斗板卡:技術突破降成本,“一帶一路”拓空間
板卡是利用導航芯片、外圍電路和嵌入式控制軟件,制成帶輸入輸出接口的板級產品,用戶利用這個模塊結合應用需求能夠開發各種應用。北斗芯片及板卡的功能相當于電腦的 CPU與主板,用于信號接收后的解調和解算。
其中,高精度OEM板卡是高精度GNSS終端設備的核心,其成本占到了GNSS終端總成本的60%以上。由于高精度OEM板卡極高的技術門檻,高精度板卡市場份額長期被美國Trimble公司、加拿大NovAtel公司占據,價格居高不下,為實現自主可控,國內企業近年來致力于研制出自主板卡,并逐步投入使用,性能匹敵的同時價格卻僅為進口板卡的一半,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也提高了公司自身的議價權。2017年,國產高精度板卡銷量占國內市場的30%以上,已經輸出到70余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30余個。
不同于大眾消費市場,行業市場由于高度標準化以及需要配套服務的原因對GPS的依賴性相對較低,國產廠商有望通過本地化服務配合政策支持,憑借突出的性價比優勢獲得發展機遇。我們認為,隨著北斗三號全球化以及“一帶一路”優先覆蓋及相關建設的推進,高精度GNSS應用有望在智慧駕考、智慧農業、智慧城市、無人駕駛等新興產業的推動下實現高速應用,并憑借成本優勢特別是更高的性價比實現國產化替代,并在“一帶一路”方面獲得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
2.3運營服務:終端規模化下需求
升溫,資質門檻有序行業競爭
北斗系統的集成及運營服務是指通過提供衛星定位系統平臺作為與北斗地面段和空間段的接口,有針對性地集成各種軟硬件平臺,服務于終端用戶并收取服務費形成收入的模式。隨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不斷發展完善,產業開始逐步向運營服務方向邁進。據統計,2017年國內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突破 6.1億臺, 北斗終端用戶持有量達5億。一方面,用戶數量的急劇增加使得市場對系統集成與運營服務的需求升溫;另一方面,終端規模效應下,運營服務的邊際成本可以接近于零,從而成為企業持續的利益增長點,并提高用戶粘性。
目前我國北斗運營服務采用授權分離方式,即由運營主管部門授權分理單位,依法從事北斗運營服務業務。根據《北斗系統運營管理辦法》,取得北斗系統運營服務許可證?需具備下列條件:
屬于正式注冊的境內合法企業,以衛星導航定位服務為主業;?
具備良好的專業資質、商業信譽和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
具備必需的北斗服務設施、技術力量和資金條件;?
擁有成規模的用戶群體和明確的服務要求。?
運營服務上取得相關運營資質能形成行業門檻,在運營服務中能夠率先累積起一批客戶并在后續的服務中由于網絡效應快速地形成客戶規模群,發揮規模效應。因此,運營服務存在先發優勢,率先進入這個領域并妥善經營的企業將占領未來北斗導航產業的制高點。
另外,北斗運營資質的管理出于保密要求的同時,最主要的作用是維持北斗運營市場的有序競爭,每個申請資質的運營商都有明確的區域或者行業定位,預計運營市場將會呈現運營商諸侯割據的局面,具備北斗運營資質且有成規模的用戶的企業將會獲得穩定的收益。上市公司中具備這一資質的企業有海格通信、北斗星通、振芯科技、華力創通等。
軍改落地國防訂單加速回暖萬物互聯推動北斗應用拓展
據《2018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統計,2017年衛星導航行業應用規模增長主要以車船監管、高精度應用為主,車船監管市場需求總體穩定,相關產品及服務收入約在60億元左右;高精度應用領域中形變監測、精準農業等細分市場呈現穩定增長態勢,相關產品及服務總收入接近63億元。北斗特有的短報文技術在林業、漁業以及公安應急系統中應用廣泛。總結來看,我們認為整個北斗產業鏈全面加速,在未來2020年在總計4000億的衛星導航產值空間有望按照預期貢獻60%以上份額。
軍工:軍改落地訂單加速恢復,超萬億軍費北斗優先受益
軍工需求是北斗應用的剛性需求,2016-2017年,受軍改進程影響,北斗軍用相關產業的訂單狀況整體延后,相關企業表現不佳,但隨著軍改落地,因軍改而延后的北斗軍工訂單開始加速釋放,以北斗軍工代表企業海格通信為例,2018年上半年軍品新簽合同9.36億元,同比增長了164.2%。隨著軍改影響的消除,以及北斗三號建設對軍方發展帶來的巨大促進作用,北斗產業軍品相關訂單有望同步加速恢復。同時,在“十三五”期間,單兵設備有望迎來十年一次的換裝機遇,北斗三號的升級也會推動相關設備的升級換代。
另一方面,近期國際環境趨于緊張,例如,美國針對敘利亞的空襲以及俄羅斯對美國無人機GPS信號干擾致使敘利亞至地中海東部的GPS全球定位導航系統已經全部失效,這不僅對戰斗機和巡航導彈的精確度造成影響,還可能引起民航班機的事故隱憂,甚至可能導致飛機相撞。這說明在現代戰爭中GNSS衛星導航技術對其核心要義即精確制導、精確打擊至關重要,這也是中國自臺海危機之后立志布局自主可控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我國為應對日益復雜的周邊環境并提升我軍現代化作戰水平,最近兩年國防支出持續提升,2017年國防支出預算首次突破一萬億大關,達到了10,443億元,2018年為11,069.5億人民幣,較去年上漲8.1%,超過市場預期。北斗作為中國不再受制于GPS的重要戰略手段,既是軍用信息化的重點,也是未來國家安全的重點,有望持續受益國防信息化建設以及軍改落地后的北斗采購復蘇。
我們預計,北斗軍用市場空間超過百億人民幣,隨著北斗在定位精度等技術指標的不斷提升,軍工北斗有望在軍改落地之后恢復采購并保持高速的增長,同時北斗三號的升級有望帶來軍用裝備的升級,因此具備核心軍用北斗技術的企業仍將持續重點受益。
交運運輸:重點領域收入過60億,公務車監管全面推進
交通運輸市場作為2017年北斗行業應用的重點領域,仍然主要集中在道路營運車輛、出租車、公務車、渣土車、內河輪渡、遠洋船舶、海洋漁船等,為行業用戶提供終端產品和系統集成服務,市場需求總體穩定,相關產品及服務總收入約在60億元左右。
2017年,貴州、新疆、遼寧、黑龍江、浙江、山東等省持續推進北斗車輛監管,覆蓋了包括公務車、校車、環衛車、渣土車、出租車和其他各種工程車輛,以全面保證運輸安全,防止公車私用、亂倒渣土、非法校車、違規行駛等行為的發生。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各地新增使用北斗終端的行業車輛超過10萬輛,其中包括39000多輛出租車、16000 多輛公交車、11000多輛公務車、30000多輛運輸車。
其中,北斗在公務車領域快速推進,自2016年起,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公務用車改革的重要指示,根據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等文件要求,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所屬單位組織北斗導航企業積極開展了公務車管理系統應用試點工作。經過兩年時間,北斗公務車管理系統功能不斷改進優化,平臺服務愈加完善人性化,成為一款成熟強大的公務車管理產品。
平臺以電子地圖實時顯示公車所處位置,查詢歷史軌跡,進行路徑分析,在監管的同時形成管理大數據平臺。系統還具備“電子圍欄”功能,車輛一旦駛出城區,或者駛入設定的敏感區域,非工作時段用車,系統都將會自動報警,切實提高管理實效,嚴防違規問題發生。2018年,華力創通成功入選北京市公務車輛信息化管理車載終端設備供應商名單,成為可向公務車提供北斗車載定位終端的廠商之一。
高精度:技術+性價比力圖 國產替代,高精應用未來空間廣闊
2017年高精度市場持續發展,國內專業高精度接收機終端出貨量在14萬臺(套)左右,國產高精度接收機銷量約占50%;高精度天線出貨量17.2 萬只,其中國內生產的天線超過13萬只;高精度相關產品銷售收入從2010年的11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17年的近63億元人民幣,復合增長率高達28.4%。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高精度GNSS 產業已基本形成并初具規模,產業鏈上各環節企業的競爭格局初步形成。一方面,內資企業著力開發國產高精度北斗衛星芯片、高精度測量型天線等基礎元器件產品和高精度衛星定位產品,2017年9月,華大北斗發布全球首款支持北斗三號信號體制的多系統多頻高精度SoC芯片,為國產導航芯片打入國際高端市場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也將有力的推動北斗導航系統應用走出國門,更好地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乃至全球客戶服務,目前,國產的高精度板卡和天線已經輸出到70余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30余個。
另一方面,由于高精度行業客戶對整體解決方案的需求及相應服務的專業要求,對于GPS應用依賴性不高,因此國產高精度板卡及終端企業有望憑借高性價比以及滿足各行業客戶的定制化服務要求的能力,配合政策支持,構建產業護城河,最終實現國產產品替代。
位移監測作為高精度衛星導航的重要應用領域,相關解決方案在地質災害監測、特殊建筑形變監測和智慧施工中被廣泛應用。位移監測系統可以實現對尾礦庫、山體滑坡重要數據的實時采集、傳輸、計算、分析,實時掌握其安全狀態。直觀顯示各項監測、監控信息數據的歷史變化過程及當前狀態,提供簡單、明了、直觀、有效的信息參考。近年來,隨著國家在地質災害檢測領域及尾礦庫安全的高度重視,位移監測市場保持超過20%的年均增長,是公認的衛星導航應用領域最具潛力的新興市場。
高精度應用更多的是應用在基建、形變檢測等方面,大部分都屬于政府相關工程,因此自主可控的技術將更加受到政府的青睞。
高精電子地圖是高精度衛星導航的另一重要應用分支,也是未來無人駕駛技術的稀缺資源和剛需,在整個領域扮演者核心角色,可以幫助汽車預先感知路面復雜信息,如坡度、曲率、航向等,結合智能路徑規劃,讓汽車做出正確決策。“北斗高精地圖+5G+人工智能”共同構建了無人駕駛的未來。在傳統前裝地圖領域,目前主要有四維圖新(騰訊)、高德(阿里)和易圖通(阿里)三家地圖供應商,占據 99% 的前裝地圖市場份額,這三家地圖供應商具有各自穩定的整車廠客戶群體。
2018年8月,高德地圖與千尋位置就“高精度地圖+高精度定位”達成戰略合作,該方案不僅能幫助無人駕駛汽車實時實現自身精準定位,還能及時準確了解周圍環境信息,在彌補激光雷達等相對定位技術不足基礎上,大范圍削減行業成本,推動無人駕駛技術早日市場化。
綜上,我們認為短期來看,北斗產業廠商的業績在很大的程度上依然會依靠國防訂單以及一些特種行業的專業運用,如安防、公安、交通等對精度要求以及自主可控需求較高的應用領域。長期來看,萬物互聯將加大北斗作為自主可控的PNT高精度信息基礎的地位,相關產業將有望受益行業以及政策的支持。
投資邏輯及推薦標的
投資邏輯
2017年以來北斗三號布局全面加速并將于2020年完成全球布局,據預計,我國衛星導航產業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自主可控技術突破與政策資金合力支持使得北斗產業鏈日趨成熟,軍改落地帶來軍品訂單恢復,高精應用、萬物互聯打開多重成長空間,我們認為北斗導航產業勢必迎來黃金發展期。
芯片及終端:芯片作為北斗衛星導航產業鏈的核心實現自主可控一直是企業乃至國家的目標,目前國內自研芯片工藝已經提升至28nm,總體性能優越,且北斗三號控制系統國產化元器件應用水平和使用比例均顯著提高,我們認為北斗芯片有望在技術突破的基礎上依托“一帶一路”機遇實現出貨量的快速增加,建議關注芯片、模塊與天線產業鏈上游縱深拓展,發布北斗三號芯片并加大研發汽車電子和高精度天線等技術的北斗星通;高端元器件射頻芯片研發及產業化全行業領先,元器件終端系統全面布局的北斗導航終端龍頭振芯科技。
軍工業務:隨著軍改落地,2018年上半年以來軍改帶來的軍品業務的負面影響已經逐步消除,軍品訂單加速恢復。與此同時,軍費首破萬億北斗作為軍用信息化和國防安全的重點,有望持續受益。我們認為軍工北斗有望恢復后保持高速增長,具備核心軍用北斗技術的企業將重點收益,強烈推薦具備芯片到終端全產業鏈優勢,2018上半年軍品合同9.36億元的軍工通信龍頭海格通信,推薦立足國防軍工,引領軍民融合中標“天通”的北斗應用民營企業龍頭華力創通。
電子地圖業務:電子地圖作為車聯網及智慧城市布局的剛需基礎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資質稀缺(全國僅14個公司及單位具有相關資質),門檻較高且市場份額非常集中,我們認為高精電子地圖作為未來車聯、物聯的核心載體未來發展情況向好,建議關注與互聯網巨頭騰訊合作互補多占業務規模的第一大數字地圖提供商四維圖新。
高精度業務:我國高精度GNSS產業在技術優勢和資質優勢的助推下已經初具規模,GNSS終端核心板卡也在內資企業的不懈努力下完成了自主可控,并有望憑借超高的性價比和定制化的運營服務實現國產替代。我們認為高精度衛星導航在位移監測、無人駕駛、智慧城市等方面應用空間廣闊。建議關注“北斗+”產品布局廣闊高精度業務先行者的RTK龍頭中海達;設備+解決方案雙輪驅動業務專精實力強勁的高精度龍頭華測導航;從高精度芯片到運營服務自上而下全產業布局的合眾思壯。
推薦標的
1、海格通信——民品業務業績確定,北斗有望再次帶來業績高彈性
公司作為老牌軍工龍頭企業,在軍工通信、衛星導航以及衛星通信等C4ISR(通訊聯絡系統指揮)軍工信息化領域具備強大的技術和產業積累。同時,公司發展契合“軍民融合”政策,加快軍技民用的拓展,并有效借力資本市場實現“技術+資本”的雙輪驅動政策,鞏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并持續拓展泛航空等新興領域。
軍改影響逐漸消散,蟄伏改革靜待機遇:2017年四季度軍工業務逐步恢復,2018年上半年公司經營逐步向好。公司持續投入研發,2017年公司投入研發6.46億元,占營收的19.28%。同時,2017年公司對組織架構進行改革并對現有產業鏈和產品線進行梳理,剝離非核心業務。隨著軍改逐漸落地,2018年上半年軍品新簽合同9.36億元,同比增長164.2%。長期看來,國防信息化作為“軍改”設備升級重點領域在軍改落地后將繼續成為建設重點,延后訂單有望加速釋放,公司憑借全面領先實力將重點受益。
契合“軍民融合”拓展應用,民用空間廣闊打造業績倍增器:公司作為軍工通信龍頭,積極響應“軍民融合”政策,在鞏固行業競爭優勢的同時,積極布局車聯網、智慧城市、北斗高精度應用等民用領域以及專網通信等行業應用。公司領先布局北斗高精度應用,在南方海岸通關、公務車平臺等方面重點布局,并加強高精度導航芯片研發進程。在車輛管理方面新簽合同1200萬元,推進高精度位置服務平臺搭建。2017年,公司和小鵬汽車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率先布局北斗衛星高精度導航系統在智能駕駛方面應用。近期公司申報的“基于北斗高精度的智慧城市規模化應用創新項目”和“廣州北斗產品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分別獲得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8557萬元和537萬元,公司以高精度應用于智慧城市綜合位置服務方向獲得政府認可。
依托模擬仿真打造泛航空板塊,“兩個高端”鞏固競爭力:公司堅持“高端北斗GPS定位技術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兩大戰略定位,依托現有業務優勢持續推進新業務領域布局。子公司摩詰創新進一步構筑軍用模擬仿真業務(VR)的優勢地位,結合通用航空領域發展契機,積極布局飛行訓練民用領域。2017年12月份收獲三個軍工訂單,合計中標額約2.21億元。同時,公司持續布局高端制造,收購西安馳達飛機布局飛機零部件制造業務;收購嘉瑞科技鞏固軍工通信優勢,加強協同增厚公司業績。
公司控股股東2018年8月完成增持公司股份約8025萬股,占總股份3.48%,增持均價約8.59元。目前公司股價具備較高的安全邊際,考慮到軍工訂單加速恢復、軍民融合的多項成功拓展以及北斗三號的加速建設和應用,我們預計18-20年公司EPS為0.22元、0.29元、0.36元,對應現價PE 36倍、27倍、22倍,給予“強烈推薦”評級。
2、華力創通——北斗應用民營企業龍頭,領先布局通導一體化基帶芯片
公司衛星應用業務基礎堅實,“平臺+終端”模式深耕行業細分領域。在北斗衛星導航領域內,公司已經形成堅實的芯片模組—終端產品—系統平臺業務鏈條。在應用領域方面,公司從傳統國防領域不斷向交通、海洋、旅游等民用領域拓展,穩居北斗衛星應用民營企業龍頭地位。
公司堅持“立足國防軍工,引領軍民融合”的發展策略,加速布局衛星導航的行業應用,持續推動在高精度安全監測、精準農業、智慧旅游等優勢特色細分行業的拓展。2018年來已簽署車載終端設備采購合同累計金額近1700萬元,完成公務車北斗定位終端安裝累計1萬多臺,還承接了貴州煤礦滑坡區高精度監測項目和北斗農機無人駕駛系統應用與試驗。2017年公司提供的北斗RDSS短報文終端完成了在國產商用飛機上的測試,為北斗導航系統在民用航空領域的產業化應用推廣奠定基礎。
在衛星移動通信領域,公司成功完成兩大類基帶芯片研發,有助于北斗系統和天通衛星實現安全自主可控的目標。公司在天通衛星移動通信領域成功積累軍民客戶數十家,打開衛星應用產業巨大增長空間。2018年來,天通移動通信系統正式商用,公司自主研制的天通衛星電話HTL1100手持單模和HTL2200智能全網通已經實現批量生產并上市銷售。
我們認為,公司衛星通信移動通信終端在應急指揮、海洋漁業、軍事通信等行業領域應用前景廣闊。在衛星應用領域,公司中標03 重大專項(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重大專項)核心基帶芯片任務,并深入參與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技術標準、入網檢驗檢測標準等頂層標準體系建設。
公司的業務結構進一步優化,從而有效降低對北斗軍工訂單的依賴,同時將已經掌握的技術及產業鏈優勢拓展到其他領域。另外,公司堅持資本與技術雙輪驅動,2017年完成對專注于軌道交通裝備和城市軌道交通節能設備研發、應用的GPS定位器企業明偉萬盛的收購,從而快速切入城市軌道交通領域,并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2018年來依托明偉萬盛,公司承擔了上海地鐵項目、印度德里地鐵項目等共計7個項目140個地鐵或城鐵車站站臺屏蔽門系統的實施、安裝和調試工作。
我們認為,隨著北斗軍工訂單的加速恢復,以及北斗高精度應用以及移動衛星通信應用的快速展開,公司將有望多方受益從而實現業績高增長。綜合考慮公司中報情況,我們預計公司 18-20 年總營收分別為:7.90億元、9.94億元、12.36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分別為:1.21億元、1.62億元和2.11億元,每股收益分別為0.21元、0.28元、0.37元,對應現價PE分別為35倍、26倍、20倍。鑒于公司北斗衛星導航軍民品應用的技術優勢和資質優勢,以及軍改逐步落地和軍民融合趨勢,維持“推薦”評級。
3、振芯科技——研發投入充足,立足特殊行業應用拓展大眾市場
公司為北斗導航終端龍頭企業,圍繞北斗導航應用形成“元器件·終端·系統”全產業鏈布局,公司設計、開發和銷售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射頻、基帶、視頻圖像處理和頻率合成器及整體應用方案,滿足航天、航空、船舶等高性能核心元器件要求。2015年以來衛星定位終端營收占公司總營收超過40%以上。另外,公司元器件、設計服務和北斗運營均圍繞北斗導航開展上下游相關技術布局,并將優勢技術融合貫通應用到安防監控、設計服務等方面,鞏固公司的盈利能力。
2018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098.92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0.64%;營業利潤3,734.73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02%;利潤總額3,747.93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1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32.53萬元,較上年同期上升7.19%。
其中,北斗終端業務受行業訂貨減少的影響,本期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終端實現銷售收入7,486.79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8.89%。受高性能集成電路行業訂貨量增長影響,本期元器件產品實現銷售收入2,542.6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9.80%。受項目承接量、研發進度及項目驗收節點影響,本期設計服務業務實現收入2,132.1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9.49%。
隨著北斗二號在2012年底建成并開啟服務,公司憑借領先的北斗全產業鏈優勢領先受益,實現了營收及凈利潤的同比快速增長。受“軍改”影響公司2016年營收及凈利潤出現較大幅度同比下滑。2018年上半年北斗三號衛星系統發射進入高密度期。公司一直堅持研發投入鞏固在北斗全產業鏈方面優勢并且憑借已有的產業優勢拓展北斗行業及民用市場。
公司持續投入研發,在北斗及衛星綜合應用產品領域,北斗導航抗干擾SOC芯片、大S射頻芯片等產品性能提升和功耗進一步降低;北斗抗干擾車載終端在多項技術比測中獲得第一,繼續保持各型北斗衛星導航終端在抗干擾、接收靈敏度、可靠性等方面指標領先水平;繼續推進低成本、便攜式、融合信息及定制型等重點項目終端的研發進度和優化,解決技術難題;取得了救生終端方向系列小型化單模、多模北斗嵌入式模塊設計的技術突破,較大提升了發射功率、功耗等指標;實現了北斗三號/GPS/GLONASS多系統多體制信號接收處理,成功研制了北斗三號RNSS驗證終端和MEO通信收發設備,多次參加了系統聯調。
我們認為,隨著軍改的落地,公司有望憑借穩固的產業優勢再次受益相應訂單的加速恢復。同時,公司戰略性布局高端元器件以及北斗民用及行業應用拓展,有望為公司打開新的成長空間降低對北斗國防訂單的依賴性,建議重點關注。
4、北斗星通——技術+應用雙輪驅動,內生外延鞏固全產業鏈優勢
2018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規模首次突破10億元,達14.8億元,同比增長75.91%,歸母凈利潤4,807.56萬元,同比增長88.41%。其中,近年重點加大研發投入和條件建設的汽車電子業務初見成效,深圳徐港營業收入同比大幅增長268.86%;受高精度應用市場需求增長影響,和芯星通自研高精度板卡業務、華信天線高精度天線和電臺業務分別同比增長了94%和58%。
內生外延形成全產業鏈優勢,應用布局看齊天寶。公司近年來圍繞四大主業在全球范圍內開啟收并購,包括:華信天線、佳利電子等優質國內標的的收購,實現公司在國內衛星導航產業鏈上游的進一步拓展,形成芯片、模塊與天線基礎產品的強強聯合。另外,公司2017年開啟國際收并購推進德國Intech公司50%股權和加拿大Rx Networks公司100%股權投資,將分別鞏固公司汽車電子產業鏈能力和為發展“云+IC”奠定基礎。同時,公司也收購了廣東偉通30%剩余股份和杭州凱立16%股權實現控股。我們認為,公司的技術及產業布局看齊天寶,在內生外延的推動下鞏固產業和技術優勢,并帶來公司營收及業績的持續改善,有望成為北斗產業和應用龍頭。
重視新技術產品研發,促進升級帶來廣闊增量。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在其支持下公司2017年6月發布支持北斗三信號的首款28nm制程低功耗、高性能GNSS 定位芯片。近期公司也加大研發汽車電子和高精度天線等,開展了智能座艙、中端IVI平臺、全液晶儀表平臺等新產品和技術研發,并推出全網通高精度測量天線和eRadio智能電臺已形成批量銷售。同時,公司提前布局5G通信上游產業,公司變更部分室內定位服務子項目用于5G 通信用射頻模組基板建設項目和5G通信用小型化終端器件建設項目。研發投入成效初見,高精度板卡、天線、電臺和汽車電子業務營收均有大幅增長。
契合軍民融合策略,物聯網應用拓展領先。公司目前的軍品主要從系統集成切入,進行定制化供貨;未來目標是在北斗芯片等基礎產品領域躋身第一梯隊,助推公司基礎產品進入總裝元器件采購名錄。在應用領域方面,公司從傳統國防領域不斷向交通、海洋、旅游等民用領域拓展,穩居北斗衛星應用民營企業龍頭地位。在衛星移動通信領域,公司成功完成兩大類基帶芯片研發,有助于北斗系統和天通實現安全自主可控的目標。
我們認為,公司多年以來通過內生外延的方式深耕在NSS芯片、微波陶瓷介質元器件、汽車電子和“北斗+通訊”等方向并形成了技術和產業優勢。同時,公司戰略地位獲得“大基金”認同并大比例戰略參股,補充公司的資本實力并有望為公司未來發展打開成長空間。在應用方面,公司多方面布局契合“軍民融合”政策并在“北斗+”新業態、汽車電子和高精度天線等方向進行了重點研發投入,促進產品和技術升級,打開北斗芯片及相關技術在物聯網領域應用空間,建議重點關注。
5、中海達——衛星導航接收機龍頭,內生外延完善產業布局
公司是老牌北斗衛星導航企業,國產衛星導航接收機(RTK)龍頭,國內市占率超30%。公司從事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系統(GNSS)軟硬件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提供基于高精度GNSS技術系統工程解決方案及相關服務。主要業務有測繪地理信息、無人智能載體、科技旅游和軍品等,打造北斗+精準定位裝備、北斗+行業應用軟件及方案集成、北斗+時空數據、北斗+運營及設計服務四大產品線。
產品營收延續高增長態勢,業務結構持續優化:2018年半年度,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實現同比較快增長。其中,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84,289,899.47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1.59%;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2,651,251.64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6.94%。公司各主要產品線的業務發展迅速,其中:北斗+精準定位裝備的銷售收入增長幅度同比超過22.84%,主營產品衛星導航接收機(RTK)的銷量在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同比銷量仍然保持較快增長,充分體現了公司優秀的產品性價比以及完善的國內外銷售網絡這兩大市場競爭力。
北斗+行業應用軟件及方案集成銷售收入同比增幅228.98%,北斗+時空數據銷售收入同比增幅324.95%,為實現全年業務大幅增長奠定了基礎。北斗+運營及設計服務方面,中海達“全球精度”星基增強系統已具備在中國區域提供服務的能力,《白鹿倉-奇幻世界》、《袁家村-關中大觀園》 兩個科技旅游項目已在報告期內正式開業運營,《神奇天柱山》等項目也正進入設計階段。
產品布局廣闊,重視研發投入。公司高精度北斗射頻芯片、高精度北斗碟狀天線、“全球精度”星基增強系統等產品實現技術突破,衛星導航+慣導組件進入車廠的測試階段,近期還推出了智眼系統以及航測軟件HiDat,將手拋式無人機iFlyU0正式投入市場,中標廣州智慧城市“四標四實”數據采集和應用平臺建設業務,金額達2500萬元。同時,公司持續研發投入巨大,2017年研發投入約1.4億元,占營收13.78%,同比增長23.22%,致力于掌握底層關鍵技術形成護城河優勢。
外延并購布局全球,產業布局逐步完善。經二十多年發展,公司擁有了30+家控股子公司,在全國28個省市建立了分支機構,在全球60+個國家發展了近百家代理商或業務合作伙伴。公司還通過收并購來完善產業鏈布局,近期收購了SATLABGEOSOLUTION(HK)LIMITED少數股東股份;增資收購了北京海達星宇導航技術有限公司,增強在組合導航領域的優勢;收購了北京北京海之境影視制作有限公司,增資西安白鹿之夢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以完善布局科技旅游領域。
我們認為,高精度未來應用市場廣闊,公司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和海內外并購來完善業務布局,將有利于把握行業發展機遇,實現業績穩定增長,建議重點關注。
6、華測導航——高精度行業龍頭,設備+解決方案全面布局
公司是國內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產業的領先企業之一,也是“國家火炬計劃重點GPS定位器企業”,致力于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產業,從事相關軟硬件技術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數據采集設備+數據應用及解決方案”并重的業務模式。主要產品包括高精度GNSS接收機、GIS數據采集器、海洋測繪產品、三維激光產品、無人機遙感產品等數據采集設備,以及位移監測系統、農機自動導航系統、數字施工、精密定位服務系統等數據應用及系統解決方案。
2018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2,591.17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4.0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436.8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9.81%。公司營業收入與利潤均保持穩定快速增長。
設備+解決方案全面布局,搶占高精度產業制高點。公司乘“北斗”東風,全面布局“數據采集設備+數據應用與解決方案”,擴大GNSS接收機和GIS數據采集器市場的現有優勢,大力發展無人機測繪、海洋測繪、三維激光掃描等新技術、新產品;同時立足于用戶需求,深入挖掘不同應用場景,提供滿足不同行業用戶的解決方案。公司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鞏固高精度行業龍頭地位。同時,公司大力增強研發投入,目前已經攻破產業上游核心技術高精度板卡,并已有30%的高精度應用產品采用自研板卡。
“北斗+”助力產業升級,高精度市場需求廣闊。2018年到2020年,“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進入密集發射期,北斗系統導航定位應用成為未來的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北斗+5G通訊+人工智能”帶動北斗應用擴展,推動衛星導航產業升級。據預測,到2020年,北斗系統全面落成,衛星導航定位產業的規模有望超過4000億。高精度應用領域中智慧城市、精準農業等細分市場呈現穩定增長態勢,2017年相關產品及服務總收入接近63億元。
內生外延凸顯綜合實力,橫縱拓展受益未來增長機遇。公司積極尋求外延機會,進行產業鏈的整合,橫向縱向領域拓展并重,努力把握產業未來中長期持續增長機遇,保持良好發展勢頭。近期公司新增參股公司武漢智能鳥無人機公司增強無人機領域核心競爭力,并設立寧波熙禾投資平臺來投資于高精度位置技術相關AI等新興產業。
我們認為,在北斗導航高精度應用穩定增長趨勢下,公司積極整合產業鏈,加大研發投入,全面布局“數據采集設備+數據應用與解決方案”。公司作為高精度行業領跑者,公司將持續受益行業發展。
7、四維圖新——卡位地圖入口優勢,布局車聯網鞏固協同作用
公司作為全球第三大、中國第一大的數字地圖提供商,卡位導航及定位的重要入口。公司積極拓展數據服務,正快速成長為車聯網和動態交通信息服務、基于位置的大數據垂直應用服務提供商,明確提出“智能汽車大腦”的戰略愿景。
乘車聯網及智能駕駛東風,構建地圖入口卡位戰略優勢。作為中國最早具備導航電子地圖資質的企業,公司專注研發地理信息數據,建設地理信息數據云平臺,數字地圖已連續13年領航中國前裝車載導航市場,獲得戴姆勒、奔馳、寶馬等長期訂單客戶;并持續突破動態交通信息服務、車聯網服務等領域,建立交通運營服務體系以及車聯網應用服務體系。在消費電子、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市場多年占據50%以上市場份額。公司在數字地圖方面已經形成較強的護城河優勢。
軟硬兼施鞏固領先優勢,領先布局智能駕駛未來。車聯網作為發展智能駕駛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將決定公司未來在智能駕駛方面的競爭力。公司引入騰訊作為戰略投資者以及第二大股東,有望借助騰訊在算法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領先優勢優先布局無人駕駛并豐富前裝設備的娛樂功能。在硬件方面,公司收購杰發科技,將公司的產業鏈延伸至關鍵的汽車芯片環節;近期公司新一代汽車信息娛樂系統IVI芯片出貨量和第一代車載功率電子芯片出貨量持續提升,且加快了新一代智能座艙系統主控芯片等汽車電子芯片的研發進程,推進ADAS地圖,高精度地圖及導航引擎、ADAS芯片等自動駕駛相關產品商用進度。乘用車領域加速云平臺產品Wecloud平臺的開發及實施,大數據平臺、位置能力平臺、FOTA系統等也在相應開發建設中。
導航業務能力持續提升,與北斗星通戰略合作共贏。在北斗的產業化過程中,公司先后承擔了基于北斗的前裝車載信息服務平臺研發與終端研制等眾多項目。在導航業務方面著力提升地圖數據動態服務能力和云端大數據處理能力,自主研發的企業級FastMap在線生產平臺發展迅速。2017年4月與北斗星通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推進在導航引擎、車聯網、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深度合作。我們認為,雙方的合作將實現共贏局面,推動北斗系統在車聯網以及導航領域的重點應用,也將幫助公司建立基于北斗系統的競爭優勢。
我們認為,公司憑借在數字地圖方面的強大優勢,結合公司的控股股東背景優勢,有望持續構建高精度地圖從而為北斗等產業的發展構筑地圖基礎。另外,公司在智能駕駛方面的一體化布局全面,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引入戰投騰訊、收購杰發科技實現軟硬件持續鞏固,并戰略聯合北斗星通推進北斗相關應用。隨著北斗系統的建成以及應用展開,高精度地圖以及車聯網等將成為重點應用領域,公司競爭力有望持續鞏固。
4.2.8 合眾思壯——北斗高精度龍頭,產業深度布局
公司是國內衛星導航定位領軍企業,專注從事衛星導航定位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是國內進入衛星導航定位領域最早、技術儲備最深厚、產業布局最完備的公司之一。公司技術涵蓋GPS、北斗、GLONASS及多系統組合導航定位的硬件、軟件及各類算法,致力于推動北斗導航產業全球布局發展,成為空間信息領域全球領先的高精度專業產品與服務提供商。
公司專注時空信息領域,構建中國PNT新時空基準,在行業內率先發布了位置服務平臺“中國位置”、全球星基增強系統平臺“中國精度”和高精度時間同步應用系統“中國時間”。近年來,公司專注高精度,聚焦行業應用領域,外延持續并購進入臨近的市場,打開公司成長空間,推動公司快速做大做強,完成了對北斗導航產業從上游硬件到下游運營服務的全產業鏈布局。
在2018年上半年,公司推出了支持L頻段的UA32天線,實現北斗高精度芯片、算法、板卡、天線的全面突破,加強了北斗高精度產品領域的競爭優勢。同時,公司強化測量測繪和精準農業領域的產品發展以及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開拓,市并往其他高精度應用領域不斷滲透,在機械控制、駕考、機器人、無人機等業務領域也取得了較好的進展。另外,公司在自組網通信領域獲得較大發展機會,2018年上半年簽署訂單約25億元。
我們認為,公司的發展可以對標GPS高精度板塊及應用龍頭美國天寶,通過收并購優質標的迅速鞏固自身的技術實力并拓展新領域,未來在中國及“一帶一路”方面隨著北斗地基增強的快速建設將憑借出色的技術以及完善的布局獲得廣闊應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