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GPS,GPS靠什么盈利
什么是GPS,GPS靠什么盈利如今,GPS幾乎成了導航的代名詞。其實,GPS的全稱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意為:全球定位系統),原本是美國軍方的一個項目,1964年投入使用。經過20年的研究,耗資300億美元(合人民幣2014億)。到1994年,完成了24顆衛星的部署,全球覆蓋率高達98%。由于起步較早,GPS幾乎占據了全球導航市場90%以上的市場份額。保守估計,GPS的全球用戶數至少在33億以上。截至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用戶數是33億。而GPS導航幾乎是智能手機的標配,所以說,單是GPS的手機用戶就達到了33億。全球總人口大概是74億,幾乎占到了總人口的一半,很龐大的數字。除了手機之外,能接受GPS的終端設備還有很多,像汽車導航。美國汽車保有數量大概是2.5億,車載導航安裝率是25%,日本汽車數量7000萬,車載導航安裝率59%,全球接收gps的車載設備也有幾億。問題來了,耗資千億,卻免費給33億人用,那GPS靠什么盈利呢?首先,靠授權收費。GPS類似于廣播電臺,只要有收音機就能收聽,沒法直接對用戶收費。單接收GPS的芯片里,是含有GPS授權費的。也就是說,手機的價格里,是包括GPS授權費的,只不過費用很低罷了。其次,GPS是免費開發使用的,這使得它迅速占領了導航市場,并處于領先地位。這樣,GPS周邊的硬件設備、導航服務、科研科技、技術標準都得到了發展,形成了產業集群,從而政府也獲得了稅收。除美國的GPS之外,全球還有三大衛星導航系統。除了GPS之外,還有中國的BDS(北斗)、俄羅斯的GLONASS(格洛納斯)、歐洲的Galileo(伽利略)。中國的第一顆衛星“北斗一號”在2000年10月發射,目前定位服務已經覆蓋了亞太地區、以及一帶一路國家。預計到2020年,形成30幾顆衛星組成的覆蓋全球的系統。如果沒有北斗等其他幾家的話,GPS可能已經開始收費了。美國曾宣布GPS只免費使用到2003年,但由于中國BDS(北斗)、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的競爭,GPS不得不延長免費期限。我國的BSD(北斗)本身也是免費的,而且有些方面已經超過了GPS。目前,也已經在貨運、客運等方面成功試用,相信未來在更多的領域可以取代GPS。